他在这一仗中仍然收获很大——知道了刘备的确切下落。
关羽一心想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,这已经不是秘密。早在上白马前线之前,曹操发现关羽并不想安心为他打工,就派与关羽私交不错的张辽前去试探。
关羽对朋友一向坦诚,对张辽毫不隐瞒地说出了真心话:“我深知曹公待我不薄,但我受刘将军厚恩,誓以共死,绝对不会背叛他。我终究不会留在这里,不过要在立功报答曹公之后才会离开。”
听了关羽的真心话,轮到张辽为难了:如果将实情告诉曹操,怕曹操会杀了关羽,是对朋友不义;如果不告诉曹操实情,又是对老板不忠。张辽左思右想,还是认为忠义二字忠字在先,于是向曹操报告了实情。
得知一切之后,曹操的做法显示出一个成大事者的宽广胸怀。他不但没有杀关羽,反而更加敬重关羽,他给予关羽高度评价:“事君不忘其本,天下义士也。”(《三国志》注引《傅子》)
袭杀颜良之后,曹操意识到关羽离开的时间不远了,于是赏赐更加丰厚。换作别人,若是感受到曹操如此广阔的胸怀,受到曹操如此盛情的厚待,再对比一下寄人篱下的刘备的莫测前途,与代表中央政府的曹操的美好前景,忘掉刘备归顺曹操,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关羽,之所以被世人传颂了一千八百多年,正因为他此时的选择——决定离开曹操,前去寻找刘备。
虽然跟随曹操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,博取功名如拾草芥,我却毅然离去,因为这些不是我最看重的。
虽然追随刘备前途莫测,要成就一番事业希望渺茫,我却毅然前往,因为我最看重的是兄弟情义,是道义之所在,即便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。
生命诚可贵,功名价更高。若为道义故,二者皆可抛。当年曾誓以共死,说到就要做到。这一句承诺,力重千钧。
承诺的分量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